姓名:谢可滔
公司:广东白云学院
职位:董事长
青春与白云一起飞扬——记广东白云学院董事长谢可滔
从一间5个教师8名学生的培训班发展为今天在校生逾20000,技校、专科、本科等办学层次齐全,培训教育、学历教育等办学形式多样的教育集团。广东白云学院创始人谢可滔董事长肩负强烈的历史使命,18年矢志不渝,带领白云人一路走来,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当年在市场经济大浪里弄潮的一叶扁舟,今天已成长为承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航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谢可滔也从一个有志青年成长为职业教育家、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从而成为广东省第一所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民办本科高校。“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一个人的精彩演绎与不懈追求,成就了一所大学,18年来为国家、为珠三角地区输送10余万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为爱,执著求索,因为爱——为市场育人才为平民办教育。
广东白云学院创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珠三角以其临海临边的地理优势和改革开放前沿,成为三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外商纷纷前来投资办厂,但人才供需却严重失衡。一方面企业急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加盟,而另一方面是大批富余劳动力因缺乏职业技能而无法上岗。
当时,身为企业家的谢可滔很快意识到,应该搭建一个教育平台,使劳动力掌握技能,成为可用之才,顺利进入企业。谁来为这些工厂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呢?
职业教育——谢可滔终于在图书馆里找出了答案。他了解到,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占到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在当时的中国,技校招生已经开始滑坡,许多职业教育类学校只能靠“婆婆”养着。
身为企业家的谢可滔敏锐地意识到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显得很兴奋,于是立刻决定放弃出国——搞职业教育!经过一番准备后,他租了一处废旧的部队营房,从周围的学校和工厂挖了七八个教师,并到附近的工厂挨个儿散发宣传单。
就这样,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开始蹒跚着上路了。
一开始,学校只有摩托车修理、服装设备维修以及美容美发几个专业。“第一期培训班,老师比学生还要多。”谢可滔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忍不住一笑。然而,到了年底,学生已经达到近千人。
在谢可滔如今拥有的3所学校里,学生数已经超过1.9万人。从第一所学校开办至今,恰恰是17年。“平均每年以1000人的数字递增。”谢可滔说,为了保证质量,他现在不得不控制招生规模。
从当初的2000万元,到如今拥有几亿元资产,变化着的不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而是谢可滔的人生选择。他不再是当年那个迷茫青年,不再是只会盯着商机的生意人,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教育家。
“白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创业之初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从事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开创出职业培训的一片天空;1996年成立广州白云工商技工学校,经过6年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同年被省政府批准成为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成立了白云专修学院,白云职业之船驶入学历教育之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民办白云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1年,学校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从此开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航程。
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成为广东第一批民办本科院校之一。在职业教育上不断创造出光辉业绩的广东白云学院,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路。
与市场接轨,走服务社会特色办学之路
18年来,“白云”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从1989年租校舍办学、1993年自建新校区,到现在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40.4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27.6万平方米,校园建设日新月异。图书馆、教学大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影剧院、体育馆、游泳池等各种硬件建设完备,“白云”已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雅、教学设施设备配套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校。学院现设9个系(部)34个本科专业(方向),28个专科专业(方向),3个中英合作“3+1”专—本连读招生专业(方向),在校生9200余人。白云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子通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管理”均已成为较有社会影响的专业。
高等教育要实现大众化,在谢可滔看来,就是落实在培养的人才和社会接轨、受市场和企业欢迎上。为此,白云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把办学定位在立足广东和珠三角地区,及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亟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主,适当发展文、经、管、商、艺类专业。
谢可滔带领“白云”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体制灵活、管理高效、专业创新、课程实用、就业率高的特色鲜明的创新之路。
市场化的专业设置: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主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来设置专业。聘请了200多位企事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为专业委员会委员,根据市场变化,对专业设置不断调整和完善,已形成与市场需求接轨的灵活办学机制。近三年,专业的调整、扩充都在25%左右。
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学院投资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在校内建有168个实验实训场(室),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38个是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一同组建的教育培训基地。已形成项目化、模块化,工学交替实践,开放式的教学特色。汲取了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先进实践教学理念,形成了实践教学的项目化管理体系,按步骤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开设整套“一条龙”实训。
多元化的合作办学:学院与珠三角1000多家企业合作,合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34个,校外实习基地250多个,实际利用企业资产2300多万元。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多样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引进教材、师资等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跨国学习机会和条件。目前与德国、英国、加拿大及港台地区十多家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办学关系。与德国F+U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短期专业训练,并选派学生赴德实习,至今已派出十多批学生,开“洋实习”风气之先。在校内攻读国外学历课程的学生逐年增加。
强师打造名校: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白云董事会清醒地认识到师资往往是制约民办学校的“瓶颈”,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打造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学院为此制定了人力资源建设规划,推出“白云人才战略”工程,设立了300万元“人才建设基金”,用于引进专业带头人和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现已建立一支453人,职称结构合理,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1.8%,硕士以上学历30.6%。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成立实习就业中心,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配有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就业指导人员30多人,连续四年承办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连续四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2005年达98%,名列全省高校前列。
2002年8月5日,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视察白云,对白云立足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他满怀期望寄语白云:准确定位、精心规划、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05年2月22日,在教育部召开的部分民办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周济部长得知白云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深感欣慰,他对谢可滔说:“你们的特色就是你们的优势。白云要努力建设特色院校,本科教育也应该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有实力自然有魅力,2006年5月18日,白云学院以开放的心态、自信的风采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展,吸引世界目光的不仅是“打造民办职业教育航母”的响亮口号,还有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特色发展之路。
“白云”在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从不满足,总是在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实行职业资格证和学历证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在国内率先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实施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率先全面引进行为导向型教学模式;率先设置心理辅导中心;设立全国第一个民办院校党组织,率先将企业管理引入高校,成立首家广东省大学生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教育批准成为广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院……
1993年学院荣获国家劳动部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称号;2002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新浪网”等评选为“中国十大著名万人民办高校”。2003年,学院被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省社科院评为“2003年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20强”第一名。2006年,评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10强”第一名、就业竞争力第一名;2004年学院被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媒体评选为“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学生更是连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和省、市各种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才质量和社会口碑打造了“白云”的金字品牌。谢可滔也因对社会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并荣获广州市“第六届十佳青年”称号。
“勇立潮头率先跨越”——广东第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诞生
2004年11月20日,白云学院迎来了自己的十五华诞。15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短短一瞬,但对于白云却是一个大的历史跨越。离校多年的校友回到母校,他们惊叹,母校的变化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规划整齐、绿草如茵的东西校区衬托出高等学府的气度;来往如云的师生显示着白云可观的规模;完备的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彰显着工科院校的特质;高居前茅的就业率则体现着学院办学的成功。
2004年11月22日,主题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国际职业教育高级论坛在白云学院设坛开讲,国内外专家的视线齐聚白云。
“白云现象”,一个值得剖析的特殊案例——在它令人目眩的发展背后,是区域经济腾飞带来的强大动力,是办学理念与市场需求的成功对接,是民办教育自强自立的坚定信念。
论坛讨论的焦点之一是民办院校的“升本”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学术泰斗潘懋元在论坛上说,“民办教育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他们不花国家一分钱,自力更生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万千学子圆了求学梦。世界著名大学很多都是民校,说明民办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水平。国家应该在政策上对他们给予更多扶持,为他们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在关注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2003年9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使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制度的保证,意味着民办教育的春天来临了!
升本,是谢可滔和全体白云人心里的梦。对广东民办教育界来说,同样是一个追求多年的梦想。
2004年12月,这个梦开始变得真切起来。教育部将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精神坚决落到实处,决定批准设置一批民办本科高校。白云学院,作为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其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知名度在广东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成为省教育厅重点推荐的民办高校之一,开始了广东民办教育的破冰之旅。
2005年3月9日,国家教育部致函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
这一天,是白云办学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广东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至此,广东有了第一批民办本科学校,广东白云学院——一颗本科高校的新星,冉冉升起,耀亮南粤大地。
一时间,学校的校长、教师们兴奋不已,“我们终于可以做学问了”。而他们的董事长谢可滔此刻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我们的本科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创新人才,而不是传统的理论型人才。”
据记者了解,谢可滔的目标是把白云变成应用型大学,要培养的是中国的“灰领”而不是“白领”。
“我们要培养中国最棒的应用型人才。”这是谢可滔提出的发展目标,从而也给了学校一个很清晰的定位,自小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他早已摸准了市场的脉搏——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才能给自己赢得一个位置。
今天的广东白云学院,已经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面对未来,以董事长谢可滔为首的学院董事会精心描绘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董事会划拨了4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平均每年引进副教授以上职称20—30人,引进硕士或博士30—40人。每年选送1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到2008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2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总数45%以上。
继续弘扬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以每年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实验室建设,6年内共投入6000万元,争取企业联盟投入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教学设施。重点建设机械、数控、汽车技术、电子通讯等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基础课实验室,加强多媒体教学软硬件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面向珠三角开展科技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近期每年校内科研经费达150万元并逐年提高,争取横向科研经费不少于400万元。
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扩大校园面积。已立项新增校区500亩,6年内投入4.3亿元用于新校区校舍建设和其他办学条件建设。
谈到个人成就,谢可滔非常低调:“应该说,我是和白云一起成长的。一个人活着,总是要有追求的,我自豪,这份事业成就了我的人生,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
“白云今天在珠三角有点名气了,但和国外的职业教育比,我们还远远不够,不过是有了具象,得一点皮毛而已,要做最好的职业教育,我们还要继续苦干实干才行。”
在人生向上的斜坡上,谢可滔稳健地攀登着,职教情结、教育伟业与强国理想催促着他前进的脚步,青春与白云一起飞扬!